挺好的!
陈老站在台上,略作思考后,微笑点头表示同意。因为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提议。
孟川见陈老答应了,笑容更加灿烂,主动走上前去,说:那我先来献丑吧!
说完,他走向展台,来到第一个瓷器前,在众人注视下仔细观察。
这是一个只有两个手掌大小的瓷器,形状像碗,里面还坐着一只青蛙。瓷器上刻有许多繁体字,显得十分精致。
孟川戴上白手套拿起瓷器,片刻后嘴角上扬,说道:工艺精细,形象逼真,施以粉青釉,釉面润泽,造型独特,是瓷洗中的精品。
接着,孟川将瓷器翻转过来,说:背面的标识字体圆润饱满,应该是清朝雍正年间景德镇仿制的瓷器!
听到这里,陈老脸上露出赞赏的神色,说:小孟,你的鉴赏力真不错!
简短的话语,是对孟川的认可。
顿时,下面的人们也纷纷惊叹不已。
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眼力,实属罕见。
孟川微微一笑,走到第二个瓷器前,拿起它,简单审视后又开口道:这件瓷器的蓝色釉彩鲜艳,神韵生动,瓶颈圆润,瓶身暗花精美,栩栩如生。
说着,孟川也看了看瓶子底部,嘴角上扬,说:虽然没有标识,但质地细腻,如果我没猜错,这应该是宣德年间的赏瓶,民间佳品!
陈老在一旁听着,赞许之情更甚。
底下再次传来喝彩声。
就连出身书香门第的韩庭也点头称赞:呵呵,难怪我爷爷对他如此赞赏了!
他对古董有一定的鉴别能力,但和孟川相比,还是有所不及。
真不错!
萧玉铭只简洁地说了两个字。
韩庭转头瞥了萧玉铭一眼。
这家伙是在嫉妒吧!
但他摇摇头,也没再多说什么。
接着,只见孟川拿起第三件瓷器,经过同样的鉴定,这次除了赞美声,还多了不少掌声。
我鉴定到这儿为止吧!
孟川放下第三件瓷器,抬头说道:剩下的两件……就留给下一位吧!
说着,孟川淡然地看了萧玉铭一眼。
陈老笑着点头,顺着孟川的目光看向韩庭。
他以为孟川要跟韩庭比试,但他没直接说出来,而是说:那下一位,小孟你自己挑一个吧!
好的!
孟川闻言,抬手指向萧玉铭这边,说:韩少旁边的这位年轻人,虽然面孔陌生,但既然来参赛,想必也有两把刷子,见识应该不凡!
陈老听到孟川的话,显然有些惊讶。
原本以为孟川的目标是韩庭,没想到另有其人。
韩庭转头看萧玉铭,心里明白了些什么。
当然,那些之前围观的人也明白过来,现在开始议论纷纷。
呵呵,他恐怕是不敢吧!
吴峰站在一旁,直接开口,满脸嘲讽地说:如果不敢,直接说,别浪费大家时间!
随着他的话,一些不明就里的人也开始察觉到一些端倪。
毕竟吴峰和孟川关系密切,现在看来,这件事并不像表面那么简单。
萧玉铭看着投向自己的目光,微微眯眼,嘴角上扬,大方地走上前去。
站在台上,他没有说话,直接戴上了白色手套,然后慢慢走向第二件瓷器,把它拿了起来。
这件瓷器的蓝釉鲜艳生动,韵味十足,瓶口圆润丰满,瓶身暗花精致,栩栩如生。
萧玉铭的声音缓缓响起,他还没说完,就被孟川打断,孟川带着嘲笑说:朋友,这是我的鉴定原话,你这样照搬……是不是太明显了点!
怎么?在模仿我吗?
孟川的话引起了不少笑声。
因为萧玉铭说的确实是孟川的原话。
而韩庭站在下面,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,毕竟萧玉铭是他带来的。
要是早知道会发生这种事,他在餐厅时就应该直接拒绝。
但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。
面对下面的笑声,萧玉铭神情依然沉稳,将瓷器翻过来,继续说:虽然瓶底没有款识,但底胎细腻,是难得的汝窑珍品!
说着,萧玉铭抬头看向孟川,平静地说:可不是某些人口中的民窑……
汝窑?
陈老站在一旁,皱起了眉头。
这东西他之前看过,确实是个民窑,哪来的汝窑呢?
要知道,汝窑是五大名窑之一,名字只差一点点,价值可差了十万八千里。此时,孟川有些得意,脸上挂着讽刺的笑容,说:“你是不是只知道汝窑这一回事?”
这话一出,人群中又传来一阵笑声。
孟川和陈老都认可的东西,在场的大部分人也认为是民窑制作的。“朋友,不懂可以学习,但在这里随便乱说,只会让人笑话啊!”孟川再次开口,笑嘻嘻地说:“本来还以为您有点见识,现在看来,确
第22章 直接复制?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